立即預約
2024.10.14
「盧延榕醫生,我最近上廁所屁股都好痛喔!是不是得了痔瘡?」 陳小姐是上班族,平日上班時總是長時間坐著用電腦,下了班沒空好好運動不說,最近一年連排便都開始不順暢。最近一個禮拜總是覺得肛門口痛痛的,上完廁所用衛生紙擦拭時還會有少量出血,連在辦公室都如坐針氈,實在困擾,無助之下只好求助大腸直腸門診的盧延榕醫師協助診斷。
目錄
俗話說:「十男九痔,十女十痔」。也代表痔瘡就是這麼常見,卻又惱人的影響日常生活。那麼痔瘡究竟是什麼呢?目前被學界最廣泛接受的是「肛門軟墊」學說(anal cushions theory),認為痔瘡是由包括動靜脈在內的小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平滑肌纖維等構造組成,主要功能是維持肛門正常張力,就好像橡皮襯墊,能將肛門口密封,以免失禁;如果沒有痔瘡組織,則直腸內的氣體和液體也會憋不住,所以痔瘡其實是正常生理組織的一部分。
盧延榕醫師表示臨床上所謂的痔瘡病變,其實是因為患者不良的排便或生活習慣,導致痔瘡組織過度增生、向外滑動脫落,形成病態的組織。過去常認為痔瘡是肛門周圍靜脈曲張造成相關病變,其實是觀念上的誤解,目前這個說法已被逐漸淘汰。
痔瘡依其發生部位分為外痔、內痔、混合痔。兩者以距離肛門口1.5公分的齒狀線(Dentate line)為界。齒狀線以外為外痔,因為具有體感神經,所以發作時有疼痛感;齒狀線以內為內痔,為自律神經,故不會感到疼痛,發作時通常是排便有滴血才被察覺;如果二者皆有則稱為混合痔。
內痔外痔依症狀嚴重程度又分為四度,包括:
痔瘡組織增生,突出於肛門內,並未脫垂。
痔瘡組織增生,排便時會突出於肛門外,排便後可自動縮回。
排便時痔瘡會突出於肛門外,無法自行縮回,需用手推回。
痔瘡腫塊完全脫出無法縮回,也無法推回肛門,也就是所謂的「脫肛」。
門診中滿多患者分不清楚肛裂和痔瘡的差異,雖然兩種都是常見的肛門疾病,症狀也有些相似,但在病因、表現及處理方式上有顯著差異。
【肛裂】
肛裂的典型症狀是排便時感到劇烈疼痛,並伴有鮮紅色出血。疼痛像是刀割或撕裂感,甚至讓人害怕上廁所。肛裂的確切病因不明,但可能與肛門括約肌過於緊繃,或硬便摩擦肛門黏膜造成損傷有關。黏膜一旦破損,每次排便都會非常痛,這讓括約肌更加緊繃,進一步加劇損傷,形成惡性循環。
【痔瘡】
臨床上所謂痔瘡,其實是正常的生理構造,當痔瘡組織過度增生、向外滑動脫出,形成病態組織,就會造成各種不適症狀。
肛裂和痔瘡都涉及肛門區域,但它們的病理機制及治療方法不同,若不清楚可尋求大腸直腸科盧延榕醫師門診診斷會更清楚。
盧延榕醫師說明,任何增加腹內壓力的行為,以及排便時過度擠壓(straining)的動作,都會加重痔瘡症狀:另外水分纖維攝取不足,造成上廁所時太用力、蹲馬桶蹲太久、便秘、長時間久坐久站、過度重訓以及懷孕等,肛口的壓力增加可能造成血液回流不足的情況,造成痔瘡充血。
痔瘡是否會自行好轉?取決於其嚴重程度和患者的生活方式。對於輕度的痔瘡(如第一級),盧延榕醫師建議可以透過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便可自行恢復。然而,對於較嚴重的痔瘡(如第三級或第四級),通常需要專業的醫療療法,如藥物治療或手術。
痔瘡的自我恢復可能性
第一級痔瘡通常不會脫出肛門,可能僅有輕微的出血和搔癢感。在這種情況下透過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保持水分和適度運動,症狀有機會改善。
第二到三級左右的痔瘡可能會在排便時脫出,並需要手動推回。這類痔瘡通常不會自行好轉,且可能需要醫療介入,如橡皮圈結紮法或LHP微創雷射消融手術。
第四級以上的痔瘡,大多有多個好發點,且排便後無法自動收回,也無法靠外力推回體內,肛口的異物感明顯,常影響到日常生活;想要解決這種困擾,只能依靠痔瘡手術開刀治療方式來處理;可透過LHP微創雷射消融手術合併無痛微創痔瘡手術方式來切除多餘不必要的壞死組織 。
痔瘡已成為許多人時下罹患的文明疾病,痔瘡並非大腸癌等絕症,所以也不用特別擔心而害怕!只要選擇正確的方式照護,手術後按照專科醫師的衛教方式保養,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級運動,除了能減少痔瘡的復發,也可以讓腸道更加健康,擁有更輕鬆的人生。